岁末钟声渐近,新春的暖意悄然涌动。在阖家团圆的温馨氛围里,英文学院团总支积极引领号召,广大学子纷纷响应,热情满怀地投入“返家乡”社会实践。他们满怀热忱,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彰显着新时代青年对家乡的拳拳深情。
此刻,让我们一同追寻他们的奋斗轨迹,领略英文院学子在实践中绽放的青春风采!

班级:CY220110102姓名:魏玉鑫
专业:英语
实习单位:铜川市印台区委社会工作部
实习岗位:党建指导科文员
志愿工作心得:
初入社会工作部,我充满好奇。部门工作繁杂细致,涵盖党建、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新就业群体服务等多领域。在同事指导下,我渐入佳境,深刻理解了社会工作。难忘的是参与“冬日送温暖”活动,为新就业群体送上祝福,我体会到传递爱与关怀的意义,还上台表演节目,收获自信与成就感。干部们的工作态度、作风和真诚待人,深深感染我。一个月实习,我学到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收获友谊和回忆。认识到社会工作需真心真情服务。这次“返家乡”实践让我更了解家乡,坚定服务决心。我将努力学习,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期待更多大学生加入,共创美好未来!

班级:240110104
姓名:王晨翔
专业:英语
实习单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委员会
实习岗位:协助乡镇团委开展社会实践
志愿工作心得:
参与"返家乡"志愿服务的十几个日夜,我既是家乡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躬身实践的参与者。在社区服务中心整理流动人口档案时,泛黄纸张上的户籍变迁史让我触摸到乡镇发展的脉络;走访独居老人时,他们颤抖着握紧我双手的温度,至今仍在掌心发烫;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会议时,书记乡长眼中闪烁希望的光芒,让我看见家乡乡村振兴富强的未来。从数据录入到走访慰问,从政策宣讲到实践组织,每个岗位都是观察乡土中国的微观窗口。当我将整理好的农产品直播账号运营手册交到返乡创业青年手中时,真切感受到新时代青年与故土之间正在建立双向奔赴的联结。这趟归乡之旅,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片土地蓬勃的生命力,更在服务他人中找到了自身成长的力量源泉——或许我们只是点点萤火,但汇聚起来,便是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星河。

班级:CY220110101
姓名:刘关琪
专业:英语
实习单位:潜江市志愿者协会市团委办公室
实习岗位:“暖冬行动”爱心包子铺志愿者
志愿工作心得:
参与“暖冬行动”爱心包子铺志愿服务,让我深刻体会到“微光成炬”的力量。凌晨煮包的辛劳、送餐途中的寒风,都在接过归乡亲人颤抖的双手、听到环卫工人朴实的感谢时化作暖流。每一笼蒸腾的热气,不仅是食物的温度,更是心与心的联结。这次实践像一扇窗,让我看见平凡生活中的微光如何照亮角落,也让我决心继续做传递温暖的火种。青春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热气腾腾的烟火里,在每一次伸手相助的瞬间悄然绽放。未来,我愿继续做传递温暖的“小面团”,在奉献中感受青春最生动的意义。
班级:240110101
姓名:赵成韵
专业:英语
实习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沙岭子镇政府
实习岗位:办公室办事员
志愿工作心得:
结束一学期学业,我满怀憧憬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志在为家乡添彩。期间,于行政协助里规整文档、在消防检查时耐心宣教、组织社火活动中维持秩序,桩桩件件,积累下珍贵经验,沟通、应变能力也得以打磨。我真切领悟到,实践宛如成长的强劲引擎,更笃定了回馈家乡之心。展望未来,我会紧盯家乡发展需求,精进自身本领,踊跃投身建设。坚信每一位青年携手奋进,定能铸就家乡的璀璨明天!
用脚步丈量热土,以担当诠释青春。这个冬天,英文学院的青年们把26个字母编织成反哺家乡的诗行——在学习与家乡的交响中架设桥梁,于城市与乡村的共振里传递能量。那些在社区课堂执教的年轻身影、在乡间小道奔走调研的坚定足迹、在线上线下搭建的文化驿站,都化作乡土版图上跃动的星火,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此刻,青春不再是抽象的名词,而是沸腾在田间地头的动词,是刻印在父老乡亲笑颜里的形容词。让我们向这些带着知识归巢的"青春信使"致敬,愿每一份赤忱都成为故乡春天的种子,在代际接力中生长出葳蕤的希望。下一程,期待更多青年带着世界的语言,奔赴故乡的召唤,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