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7月17日,在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的舞台上,来自西安翻译学院的“小秦宝”们以专业素养与赤诚之心,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亮眼的青春力量。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上合组织秘书处联合主办。电视节以“汇文明·创视听·共未来”为主题,广泛邀请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共同参与,聚焦展现上合组织各国广电视听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以视听为媒,促进上合组织国家之间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22名保障电视节活动有序进行的优秀志愿者用语言架起心桥,以细节传递温情,在翻译服务、接待保障等岗位上,展现着西译学子的扎实功底与责任担当。

7月12日,志愿者们提前到校,在7月13日于西安石油大学雁塔校区完成岗前培训。在岗前培训中,志愿者们专注学习每一项技能——从电视节概况到应急处理,从陕西历史文化到国际礼仪,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与实践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为上岗做好万全准备。尤其是在礼仪与跨文化沟通技巧培训中,他们反复演练接待场景,力求以最自然的状态面对各国嘉宾。
以细节为笔,书写东道主热忱。在接待服务中,西安翻译学院的“小秦宝”们于细微处彰显担当。负责嘉宾接送的志愿者提前核对航班、规划路线,烈日下的等待因一句“辛苦你们”而充满意义;跟车途中,他们主动向外宾介绍西安城墙与现代街区,让对方在惊叹中感受城市魅力。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付出,让“志愿精神”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让“青春担当”化作可触可感的温度。在上合组织国家的视听交流中,在西安这座古城的新貌里,留下了属于中国青年的生动注脚。正如他们所说:“志愿服务不是把‘我’送出去,而是把‘我们’迎回来。”

从语言翻译到贴心服务,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力,让志愿精神在上合舞台上熠熠生辉。他们不仅是电视节顺利举办的保障者,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无论是跨越语言的微笑,还是温暖人心的细节,都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不仅在于坚守岗位的责任,更在于架起心桥的热忱,让志愿活动成为文明互鉴的催化剂,让中国青年的风采在上合舞台上持续闪耀。

英文学院投稿 编辑:梁懿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