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西安翻译学院团委宣传部延安星火队踏上延安宝塔区,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红色精神的当代传承密码。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抚摸着革命家旧居斑驳的木门,想象着先辈们在此奋斗的场景,内心满是震撼。与游客交流时,年轻群体将延安精神与个人奋斗联系,中年游客则强调其现实意义,这让团队成员明白,红色精神在不同人的心中有着独特的诠释与传承。在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团队发现85%的受访者认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传播方式,这让团队成员意识到,红色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当下。
登上宝塔山,目睹年轻人用拍照、短视频记录红色之旅,还有游客自发诵读革命诗词。一位家长说带孩子来,是想让课本历史“活”起来。那一刻,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红色地标不仅是风景,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能点燃人们心中对革命精神的向往。


在南泥湾,走进大生产纪念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历史图景徐徐展开。看着“知青体验田”里游客劳作的身影,团队成员明白,自力更生精神已转化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动力。走访社区与延安革命纪念馆,更让团队成员体会到红色文化已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到孩子们绘制红色手抄报,红色精神在细微之处代代相传。
站在延安的土地上,团队成员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脉搏。那些浸透在黄土里的奋斗故事,不是博物馆里尘封的展品,而是照亮当代青年前行道路的火炬。新时代的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时代使命的回应。当南泥湾的“自力更生”化作乡村振兴的实干脚步,当宝塔山下的青春誓言融入科技创新的浪潮,红色精神早已突破时空界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青年一代应将这份精神烙印在灵魂深处,以更坚定的信念直面时代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让红色精神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光芒。
延安星火队投稿 编辑:陈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