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圆满举行,我校在本次国赛主体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以历届最佳参赛战绩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再次刷新陕西民办高校在该项顶级赛事中的成绩高度。
在科创报国汇报会暨颁奖仪式上,13位院士名家以及与“挑战杯”共同成长的青年榜样同台,为参赛团队带来一场聚焦学术前沿与产业创新的思想盛宴深情讲述了科研奋斗与报国故事,激励广大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作为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标志性赛事之一,“挑战杯”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本届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在高手云集的国赛舞台上,西译学子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与前沿的创新思维脱颖而出,用亮眼战绩彰显了我校的科创育人成效。

此前,在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人工智能领域”主擂台赛中,我校参赛团队斩获全国一等奖,成为该项赛事中首所荣获该组别国家一等奖的陕西民办高校。而本次“挑战杯”国赛的一等奖入账,更是实现了学校在顶级科创赛事中的“双突破”。
回溯荣誉之路,西译的科创成绩连续7年保持“阶梯式攀升”的强劲势头:2022年“小挑”以全省本科高校第11的总成绩,首次捧得“优胜杯”,2023年“大挑”获国赛二等奖2项,均实现了陕西民办高校的新突破,2024年“小挑”获国赛银奖2项,2025年“大挑”以全省第六的成绩捧得省赛“优胜杯”和“进步显著奖”,并于2023年(作为陕西唯一高校)、2024年(作为陕西唯一民办高校)连续两年在“挑战杯”工作中受到团中央的表扬。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对双创教育的深耕细作。
早启动、广动员,夯实参赛基础:学校于2024年7月正式启动校级竞赛,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来自各学院及相关部门的347件作品(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261件、科技发明类47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39件)。学校鼓励项目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与学生超1800名,指导教师达500余人次,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高站位、强统筹,凝聚协同合力:校领导高度重视赛事筹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竞赛工作。校团委精心筹备,周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各学院大力配合,广泛动员,共同为本届“挑战杯”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从作品选拔、打磨到参赛申报的全流程高效推进。聚资源、优指导,助力项目升级:作为竞赛组织实施单位,校团委积极联系并争取校内外各方资源与支持,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指导团队,通过专题讲座、一对一辅导、集中答辩演练等形式,共组织21轮严格评审与精心打磨,推动参赛作品反复磨炼、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邀请往届获奖团队开展13场获奖案例分享会,充分发挥朋辈传帮带作用。重保障、细服务,解决后顾之忧:为支持参赛团队全力备战,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为参赛师生提供场地支持,并安排专人负责赛事联络、材料报送等后勤保障工作,让团队能够集中精力投入项目完善,为最终冲刺国赛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夜以继日、精雕细琢,我校以2项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完美收官。此次“挑战杯”赛事的突破,不仅是西译学子创新精神与专业素养的集中展现,更是学校“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知促行、以行践学”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西安翻译学院将继续秉持先进教育理念,深耕创新创业教育沃土,积极进行获奖项目落地和转化,做好科创的“后半篇文章”,为培育更多心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想的新时代创新人才注入强劲动力,持续书写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西译篇章!

共青团西安翻译学院委员会出品 排版:蒋思怡